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山西共有241名来华传教士及其家属、2万3千多名中国教民被害。被毁教堂、医院225所,烧拆房屋两万余间。杀人之多手段之残忍,全国之最。
这场惨祸是在官方一手操纵下进行的。山东巡抚毓贤扶持义和团引发教难被免职,却大得慈禧为首的灭洋派青睐,异地安置到山西当巡抚,愈加有恃无恐(据说持有西太后杀绝洋人的密令)。他一到山西就大肆鼓吹杀洋灭教,自称义和团统领,招拳民为贴身卫队,待义和团大师兄若上宾。又在巡抚衙门大堂前设立拳坛,装神弄鬼蛊惑人心,下令打造大刀数百把,分发小团民勉励杀洋人。有地方官员反对“团匪”滋事,遭毓贤痛骂,致使官民无人敢说拳民一句坏话,任其施暴。
教难发生时,天主教在山西传教270余年,新教(耶稣教)在山西传教20余年,修建了数百座教堂,各教区都建有医院、男女学校、男女孤儿院等,并参与赈灾修路等公益事业。遭到严重威胁之际,教会代表以朝廷保护教士教民上谕为据,再三恳求毓贤制止暴徒行凶,毓贤置之不理,暗中布置烧杀。最先遭难的是新教在太原办的医院。六月初一(公历6月27日),拳民劫掠焚烧医院,毓贤登高观望,称“天意也”。有部下准备施救,毓贤不准。逃出的英教士对拳民大声呼号:“几年前年山西遭大灾,我们集资五六万两银子赈灾,不知救活了多少人,今天就这样对待我们?”一英国妇女抱着孩子逃出来,哀求说:“我是医生,每年救活几百人性命,今天就不能留我一命吗……”话没说完即被刺倒推入火中。她挣扎出来,又被推入,孩子也被烧死。
五月叠奉上谕,着令保护教士,毓置若罔闻。六月初一日,富主教亲往告急,毓托故不见。……毓住满城,饬备硫磺,火把,煤油等引火之物。至晚八下钟时,英教堂火起。毓袖手不救。有三营官欲设法救灭,毓坚阻之,以致军民任意杀人劫物。英教士惶急,对众曰:“光绪初年晋省大祲,我侪集银五六万两,活人无算,今竟如此待我侪也?”一英妇抱幼孩出,声言:“予医生也,岁活三四百人,今竟不能留一命乎!”乱兵用木棒击之,推入火中;妇出,再推之入,遂被火椽压毙,孩亦如之。其余带伤而逃者,不知凡几。(清 佚名:《西巡回銮始末记》卷二 《毓贤戮教记》)
翌日毓贤派兵封锁城门,不许教士教民外逃,城内的大天主教堂被数万拳民围困,躲藏在教堂内的教士教民惊恐万状。县令袁昶诡称保护他们安全,将育婴堂220余名中国女孩(修女)迁至棉桑局,诱骗西人集中迁至铁路公所。十天后,毓贤率兵将猪头巷铁路公所内的西人捆绑到巡抚衙门。毓贤问主教:“你到中国害了多少人了?”主教回答:“从不害人,只知济世救人。”毓贤说:“告诉你们,我今天不怕你们了!”遂下令杀人。见拳民和兵丁不敢动手,毓贤亲自纵马挥刀,将法天主教艾、富二主教砍死。拳民兵丁一拥而上挥刀乱砍,当日杀死天主教主教、神父、修女等22人,华裔修士15人;杀英教堂男女老幼30余人,佣仆20余人。杀死的西人被剖腹挖心,割头悬于城门示众数日。
……育婴堂中留有女孩二百二十余口,星夜迁往桑棉局,言二三日后事定即送回。主教亦勉应之。初三日,毓谕令教民背教,否则不保身家性命。初九日,白县主(首县白昶)向主教曰:“兵丁守护,大为不便,不如尔等暂住一处,改日后再回”。主教从之,遂中其计。十三日午后,毓贤微服骑马而来,将猪头巷围住,饬兵拘诸人到辕。示被拘者约七十余人。毓贤问主教,“你来中国,害人有许多了?”答曰:“从不害人,只知济世救人。”毓贤曰:“你们当知,余今不怕你们了!”随斥令动刑。拳匪营兵咸不敢下手,毓贤亲掣佩剑飞马将二主教砍死。兵匪遂挥刀乱砍,当日共毙艾、富二主教,雷,德二司铎,西修士一,华修士十五,西贞女七,英教堂中男女大小三十余人,庸人二十余名。随将西人枭首,剖心,暴尸数日。(同上注)
一些新教传教士全家罹难,尤其残忍的是屠杀孩子。新教牧师阿特沃特(Ernest R. Atwater)和妻子珍妮(Jennie Pond Atwater)教难前先后殉职,留下四个孩子和继妻伊丽莎白(Elizabeth Graham Atwater),这次教难中全部被杀。
阿特沃特和珍妮夫妇被害的四个孩子(从左至右):玛丽,8岁,1900年7月9日在太原被杀;伯莎,4岁,1900年8月15日在汾州被杀;欧内斯廷,11岁,1900年7月9日在太原被杀;西莉亚,6岁(前),1900年8月15日在太原(汾州?)被杀。
官府出示公告逼令教民背教。不从者有的被戕杀、酷刑致死、关押饿死。毓贤逼令羁押于棉桑局的220余名中国修女背教,修女无一人从命。毓贤大怒,下令将两名带头反抗的修女斩首,用瓦盆盛其鲜血,逼令修女每人喝下。修女将她们的鲜血视为圣物,人人争饮,轮到16人即将血饮尽。毓贤下令将这16人高高吊起,逼迫她们宣布叛教,她们坚不从命。兵士选择数十名貌美修女带走,她们宁死不屈,悉数殉教。
毓贤……又驱法天主堂教女二百余人,至桑棉局,迫令背教,皆不从。令斩为首二人,以盎承血,令诸女遍饮,有十六人争饮尽之,毓贤令缚十六人悬高处,迫其余背教,皆不从,求死益坚。兵士择其貌美者掠数十人去,皆不屈,死焉。(罗惇曧《拳变馀闻》)
在毓贤的指使下,残杀教士教民蔓延全省,土匪趁火打劫“发洋财”,教民藏身无所东逃西窜。为祸最惨有大同、朔州、五台、太原、徐沟、榆次、汾州、平定等地,教士教民死伤过半。八国联军即将攻破北京时毓贤离任,临走还“嘱拳匪烧杀教民,勿听地方官阻止。于是拳匪恶胆愈张,与教民为仇,任情杀戮。”
贰
这次教难被摧毁的,不仅是数以百计的教堂,还有许多为传教开办的医院、学校等社会慈善设施,加上教士教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事后山西各教会和教民要求惩办祸首,赔偿损失,继任山西巡抚岑春暄穷于应付焦头烂额,电请大名鼎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出面协助。
李提摩太(1845—1919)是清末大变局中一位重要人物。他1870作为英国新教浸信会教士到中国传教,长期主持中国当时最大的出版机构广学会,出版《万国公报》等十几种报刊,主持翻译出版大量介绍西方书籍,很大程度上引领了晚清改革思潮。他与奕劻、奕訢、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荃等洋务派关系深厚,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的精神领袖。1899年他在出版的《大同学》中,介绍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产生的背景和《资本论》内容,被史家称为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李提摩太在山西往来多年,对山西情况了解很深。光绪初年,华北平原遭遇史称“丁戊奇荒”的大旱灾,李提摩太携带两千两白银,到受灾最严重的山西救济灾民。他们详查灾情记录,深入灾区了解实情,将救济款发放到最困难的灾民手中。这种前所未有的赈灾方式受到朝廷保守大员和惯于中饱私囊的官员的忌恨,污蔑他们收买人心、离间官民、“其居心险不可测”。李提摩太与山西巡抚曾国荃诚恳交流,得到理解支持后,又向海外募集资金20万两,发放山西12万两,挨门挨户分发赈款,领赈灾民超过15万人。还向当局倡议移民、以工代赈等赈灾措施。曾国荃上书朝廷,对李提摩太等传教士所作所为大加赞誉。
李提摩太是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推手,1886年出版《七国新学备要》,介绍英法等国教育情况,建议清朝政府每年拿出100万两白银改革教育。庚子事变发生后,他认为根本原因之一是教育问题,推广先进教育、开启民智才是中外和解的根本之道。接到岑春暄协助处理山西教案的邀请后,他代表山西耶稣教会向李鸿章提出七条方案,“恭候傅相核夺施行”:
(一)各州府杀害教民之人甚多,本当按律正法,但太知此辈受官指使,又受拳匪迷惑,不忍一一牵累。唯各府起乱首匪当惩办一人以示警。若晋抚果能剀切晓谕,使伊等痛改前非,敝教亦将匪首从宽免究。
(二)晋省地方绅民胁从伤害教民之人,虽宽其死罪,却不得推言无过。凡损失教民财产,必当罚其照数赔偿;并无依之父母孤儿寡妇,必为事奉抚养。
(三)共罚全省银五十万辆,每年交款五万两,以十年为止。但此款不归西人,亦不归教民,专为开导晋省人知识:设立学堂,教导有用之学,使官绅士庶子弟学习,不再受迷惑。请中西有学问者各一人,总管此事。
(四)凡教民被害各府州县地方,当立碑纪念,叙明匪徒犯罪源流,教民无辜受诛。
(五)耶稣教会中人,有杀尽者,亦有回国者,不能一时来华。俟外国再派教士来华时,晋省官绅士庶当以礼相待,认赔不是。
(六)要永息教案,中国官待教民,当如待教外人,一视同仁。如果犯法,自应按律严办;若有功劳,亦应保举:做官与外人同,凡照此办法,无论中外古今,从未见有不相安者。若或不然,欲求无事,恐不得也。
(七)经此议结之后,凡以前作乱首从之人,皆有名单存案。若不悔过,再行难为教民,必当按律惩办不赦。
李提摩太还建议,请精于西方技术的人来开发铁路、矿务、制钢、商务、农务等,“则体上天好善之心,联中外和好之情,将来可以永息教案”。还能尽快推广现代技术,避免资源流失和被人侵夺,摆脱贫困。他说,这些意见我二十年前就给傅相你和张香帅(张之洞)提出过,你们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却因各种事情没有实现,以致今天祸患愈深重,太令人叹息了。但亡羊补牢未为晚,如果能照以上章程办理,可将大祸转为大福。“不知高明以为如何?”
成千上万教民被杀戮,仅要求每府(相当于地市)惩办一祸首示警,如果他能痛改前非,就不追究了;教会的赔偿一分不要,全部用来办学堂。李鸿章对李提摩太的方案“深为嘉纳”,转发山西巡抚岑春睻照办。
如此好事,具体执行却困难重重。用赔款办大学事,李提摩太提出用英国模式创办中西大学堂,岑春煊认为这是侵犯了中国教育主权,不许外国人参与。李提摩太说,由你们来办与过去的书院有什么区别?教育出来的人与过去有什么区别?1902年,慈禧因李提摩太办理山西教案有功,同意开办中西大学堂,任总理,赐予头品顶戴,二等双龙宝星,开诰封三代。经李提摩太与岑春煊多次协商,中西大学堂在第二年开办,并与刚刚成立的山西大学堂合并,成为全国继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之后的第三所大学。
山西大学堂分中西两部,西学专斋仿照英国大学教育模式,设置文学(内分史记、地理、师范等学)。法律学(内分政治、财政、交涉、公法等学),格致学(内分算学、物理、化学、电学等学),工程学(内分机器、工艺、矿路、地质等学),医学(内分卫生、药物等学)五个科系,并开展体操、网球、足球等体育活动。西斋学生多留学英国,回国后大多成了技术人才;中斋学生多留学日本,不少人追随孙中山成了辛亥革命元勋。
辛亥革命后山西大学堂更名为山西大学校,1918年改名国立第三大学,1931年改名国立山西大学。1953年院系调整,山西大学被分解,工学院改建为太原工学院,即现在的太原理工大学;医学院改建为山西医学院,即现在的山西医科大学。文理两院合并,改建为山西师范学院,后并入现在的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