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水如画

[原创·图文] 【美仑美奂的蓬安夜景,青春靓丽的蓬安美女】美丽与浪漫牵手,蓬安与世界有约(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车那这么脏!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农夫 发表于 2012-1-12 2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车那这么脏!

那车可不是我弄脏的哈,你们莫找到我赔人家一个干净的车子哈。我可没得那么多钱哈。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高朋满座•会聚精彩】2012112日:蓬安县老体协召开迎春座谈会

           2012112下午300——600,蓬安县老体协召开迎春座谈会。蓬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王勇,蓬安县老体协主席苏树学,副主席周郁、魏赤忠,祝继隆,蓬安县文体局副局长唐思源,蓬安县老体协秘书长刘先江,副秘书长唐建超,县老体协冬泳协会分会、门球协会分会、拳剑协会分会、棋牌协会分会等十余个分会负责人等同志参加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蓬安县老体协副主席周郁主持。


     座谈会上,蓬安县老体协副主席魏赤忠向全体参会同志学习传达了蓬安县委办公室关于老年体育工作的文件精神。

     蓬安县老体协主席苏树学向全体参会同志认真总结和回顾了蓬安县老体协在2011年度一年中所作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各项成绩,同时对2012年蓬安县老年体育工作作出了布置,并提出了殷切希望。

     会上,来自杨家镇老体协、相如镇老体协、教师退休协会的先进代表分别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最后,蓬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王勇作了重要讲话,王勇在讲话中指出:过去的一年,蓬安县老体协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内容积极健康,活动样式丰富多采,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对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项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蓬安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此,向战斗在蓬安全县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等各条战线上的老同志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蓬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王勇也诚挚地希望,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衷心地祝愿全县各行各业的老同志们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在新的一年中,继续为将蓬安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工业经济强县,嘉陵江文化旅游胜地而奉献宝贵的智慧和力量。(邓四平摄影报道)

   

















2012-1-12 20:08 上传
下载次数: 1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rleft.gif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rright.gif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周子古镇,一片青瓦的记忆


                                                                  文 / 邓四平 

编者按


      读过此文,古镇片片青瓦会带着清凉的雨意留在你的感觉中。在城市里并不多见的青瓦于我们也并不陌生,然而此篇带来的不只是诗情画意。古镇的青瓦是世间最美的精灵——渺小亦伟大,若用心读它,你会如醉如痴……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
  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记忆中的周子古镇俨然一帧淡淡的水墨画,而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镇的青瓦房却最使人难舍和难忘。
  瓦是夏天雨中最美妙的乐器。炎热的酷暑,大雨瓢泼,雨的精灵俨然天才的钢琴演奏家。风乍起,阳光收敛了灿烂的笑容,树叶飘飞,仿佛华尔兹优美高雅的舞蹈,从鱼鳞似的青屋瓦面上悠闲而从容地走过,倏地又行云流水一般轻轻地远去。
  一丝丝的清凉,瞬间似穿越林间的昨夜长风,溢满整个心灵。
  炎热的夏天,渴望雨的来临,就像年轻时候的我们,渴望乡村最浪漫的爱情,小溪一般,淙淙地流淌过我们的心灵,山花一般,在梦里只留下些许莫名的惆怅和回忆。
  “铮铮叮叮”,“叮叮铮铮”。
  当清亮的雨帘顺着屋檐垂下万千条瀑布之时,巨大的轰鸣在屋瓦上仿佛千军万马,如战鼓,似铜锣,如高亢的呐喊,又似低沉的怒吼,如虎啸,似马嘶,如断金切玉,似撕布裂帛,让人胆战,令人心惊,更让人疑心那薄薄的屋瓦瞬间就会被万千只雨的巨臂撕裂,但是一切的担心却又都成为了多余。那片片的屋瓦在磅礴的雨的大军的冲锋陷阵中,却团结紧密如盾,气定神闲,万千只雨箭却被屋瓦的巧手幻化成千年出土的古老编钟的鼓锤一般,铮铮叮叮,叮叮铮铮地敲打出清越的乐声,舒缓之时似《高山流水》,欢快之时如《春江花月夜》,低回婉转之时也似《二泉映月》,慷慨激昂之时,更胜《黄河大合唱》,让屋瓦下的人,领略一场大自然的音乐盛宴。
  落花一般,是轻轻的叹息。流水一般,是古街小巷润泽如酥的最美的回忆。
  暴雨无奈远遁,最终落荒而去。
  云开日出。瓦是最后的胜者和王者。古镇的瓦屋庇护了我们自由自在安逸舒适地生活和生存。
  平凡者往往伟大。渺小者往往坚强。
  瓦本来就是古镇里不平凡的精灵。瓦本来就是渺小但亦伟大的力。
  瓦是泥的传奇,更是火的神话。
  记忆中,故乡的农村修房造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青瓦片盖房,也有专门做瓦的人从事着瓦匠的营生,但勤劳朴实的农人大多自己动手起窑烧造青瓦,原料是现成的自家农田里粘稠的泥,用脚踩,用手揉,反反复复地搅拌,那松软的泥巴全都被踩揉成凝固的混凝土一般,然后码砌成长城似土墙泥阵,制瓦的器具就似电视里制陶的工具,下边是一根粗壮结实的木柄,深深地插进土里,中间一块圆圆的木板,木扳上固定一个水桶似的圆木桶,制作瓦坯时,先将泥巴环绕圆木桶厚实地涂上一层,然后迅速地转动木桶,再用一个弓似的器具,将不整齐多余的泥割去,再用弓弦把圆圆的瓦坯平均划成几块,然后从泥坯中取走圆木桶子,一张泥制的瓦坯便成形了。
  在阳光下晾晒瓦坯,直到晒干,再整整齐齐地堆放进窑中,架上柴火烧制,几天工夫过后,窑上浇上水冷却数时,然后打开窑子,一皮一皮的青瓦也就锃亮地诞生了。
  那柔软的泥,在勤劳和智慧的手中,在火的炙烤中,瞬间变成了坚强的盾。抗击日晒和雨淋,抵御严寒和酷暑。
  漫漫的历史的长河,宁静秀美的周子,干净整洁的古镇,宛如一位沉着淡定的老人,温馨更从容。
  古镇从何处来,古镇又将回归到何处去。其实本不重要,人生匆匆,天下熙熙,去就是来,来就是去。
  惟有那古镇里青青的瓦片,见证着人间的悲欢和离合。从远古,到现在。穿越岁月的沧桑,庇佑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心灵真实地感悟生命的真谛。
  大象无形。大道从简。自古亦然。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如今,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我们城市的生活几乎都完全被一片钢筋和混凝土的森林所包围,那种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生活,早已成为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梦境,那种身处高大的穿斗木青瓦屋下静静听雨安逸舒适的日子也渐渐成为了一种遥远的童话和奢侈的回忆。
  穿越时空的隧道,追忆千年的沧桑,轻轻地漫步在嘉陵江畔,静静地走进周子古镇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风古韵的氤氲之中,艳阳高照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晶莹似水闪烁的阳光,向日葵一般让我们的目光为之聚焦。细雨飘零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淡淡袅娜朦胧的轻烟,戴望舒诗歌一般,让我们为撑着花纸伞丁香一样优雅的姑娘注目。
  那山,那树,那水,那草,那一切的一切,扑朔迷离,如梦如幻,更令人如痴如醉,沐浴着扑面而来徐徐的古风,行走在古街小巷的宁静氛围之中,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时光隧道,梦回了童年的心灵家园。
  周子古镇,一桢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一册浪漫休闲的经典读本。
  周子古镇,一种雨后阳光的味道,一泓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画意诗情。
  周子古镇,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2011年12月13日上午9:00——10:30,蓬安县第二届乡镇老年人24式太极拳比赛开幕式在蓬安县相如广场隆重举行。袁菱、赵小轻、黄成立、陈鹏泉、王勇、林红涛、张晓录、李光辉、苏树学等领导同志参加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来自全县的部分乡镇代表队将参加第二届乡镇老年人24式太极拳比赛。(邓四平摄影报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蓬安特产姚麻花   

                                     邓四平/文

     金黄酥脆,蓬松芳香,购者云集,供不应求,那现炸现卖的相如古镇麻花在蓬安下河街堪称一绝。
  相如古镇的下河街有一户姓姚的人家,世代以炸麻花为业,当街门前的街沿上,摆上两根条凳,搭上一张又宽又长的案板,案旁摆一竹篾泥糊半人高的篾灶,灶上架一口两耳的铁锅,灶下零星堆满劈细的干柴。生火,洗锅,烧辣之后,便倒进大半锅绿莹莹的菜油,让火贪婪地舔着锅底熬。
  姓姚的师傅便在案板前坐下,弯腰弓背慢条斯理地揉制面团,那面团其实头天夜里就已揉制完毕,金黄光亮,蓬松酥软,仿佛鸡蛋清一般嫩滑。其实平日里,就听姓姚的师傅闲来无事的时候聊过,那面团头天夜里就得揉好,里面要加“小苏打”和老面,“小苏打”起发酵的作用,老面仿佛是起筋道的作用,这样炸出的麻花吃起来既蓬松酥脆,又不易散架,便于保存,卖好久都可以。
  接着姓姚的师傅便将大大的面团搓成一根长长的手腕粗细的面条,一字排开长蛇一般平躺案板之上,然后用菜刀将面条切成一个个二指宽均匀的小面块,切完之后,案板上就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小面块,就像电影里的飞机场上排满的战斗机一样。接下来,姚师傅便次第捡起小面块拿在手里,轻轻一拉,那小面块瞬间便变成了一根细绳子似的尺余长的面绳了,老者将面绳两头捏住,摇动手腕,甩跳绳似的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对折,合成一股,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双手将其挽成一个“8”字,最后将面绳的末端,像穿针似的穿进弯曲的面绳的空隙里,就这样一把麻花就搓好了。
  与此同时,柴灶里的菜油也已熬得翻天覆地香气扑鼻了,姚师傅便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那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油面了,炸麻花的人便手执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麻花夹出油锅,顺手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麻花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麻花,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也像一个大大的“8”字,很是诱人和神奇。旁边看热闹的人不住地“啧啧”称好,早已忍耐不住,纷纷抢购,往往是一边炸,一边卖,一个早上下来,筲箕里的麻花便已被排成长龙的人们一抢而空了。
  据姓姚的师傅介绍,30多年前,一是根本不敢私自炸麻花贩卖,那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投机倒把。二是粮站物质紧张,凭票供应,也根本买不到面粉和菜油,偶尔只有逢年过节才敢炸点麻花自家吃。
  如今,随着相如古县“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旅游区的开发,每天到景区来旅游的人们,都会买上一两斤现炸的麻花回去品尝,现炸现卖的麻花每斤8块钱,姓姚的师傅高兴地说他家的麻花店每天仅卖麻花的收入就在千多块钱左右,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此之好,老百姓的日子怎能不富裕呢……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旅游景区周子古镇吴馓子第三代美女掌门麻花西施秘密创制独门暗器————

   
美丽西施,一品油茶。


    麻花西施告诉世界:到蓬安旅游,为生命加油!
        
       0817——8626793
            

                               神奇的蓬安吴馓子

                                                            
邓四平/图文

      “金馓馓,银馓馓,周子古镇吴馓馓!”在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周子古镇下河街,有一道闻名遐迩的特色小吃——吴馓子,她也是千年相如古县一道最具传奇色彩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靓丽风景。
“点心香,月饼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馓子本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古称“环饼”、“寒具”。据史书记载始于北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馓子的制作采用的原料为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状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即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曾写诗赞美馓子的作法:“歼车接成正教导,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剪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成碧金。”明朝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炸馓子:“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索索扭捻成钏之形,油煎食之。”
馓子的制作,原本源于宁夏回族,香脆甜酥,金黄亮润,轻巧美观,1985年,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访问宁夏在回族家中做客,盛赞宁夏馓子酥脆。1982年,西北五省烹饪比赛表演,宁夏馓子誉满西安。
而蓬安下河街的吴馓子,则更是有着源远流长的传奇色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传,唐朝开元年间,嘉陵江沿岸洪水肆虐,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伤亡惨重,嘉陵江中一恶龙乘机兴风作乱,百姓为保平安,便虔诚设坛以鲜蔬瓜果祭祀,但江中恶龙贪得无厌,须以谷雨之日以童男童女祭之,自此,蓬州城内,但凡有幼儿人家,日日惶恐,夜夜啼哭,哀声恸天。
一日,画圣吴道子奉旨画嘉陵江风光图卷游历至蓬州城,惊悉恶龙危害蓬州百姓之事,画圣毅然斋戒三日,沐浴更衣,酣饮烈酒数坛,临江而立,吴带当风,取浩淼嘉陵江山水之精气,以天为纸,以地为砚,挥墨为线,弯弧挺刀,植柱为梁,运笔如飞,泼墨如网,困恶龙于浅滩并缚之。从此,蓬州城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事罢,画圣于龙角山画江楼观千里嘉陵江,将蜀中山川形胜尽藏于胸,飘然而去,后为玄宗皇帝即兴而作《锦绣嘉陵三百里风光图卷》,名动天下。
从此以后,蓬州百姓感念画圣救民于水火之恩德,便以糯米和面,加进清油、鸡蛋,反复揉压,索索扭捻成环状,仿造画圣困恶龙之形状,入油锅炸至金黄,定型捞出再食,居然格外香脆酥软,一为示威于恶龙,二为纪念画圣拯救蓬州百姓之恩德,从此,世人皆称此物为“吴馓子”。
当然,这只是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故事,其真实性如今已无从可考。但画圣吴道子于千年相如古县龙角山画江楼观江作《锦绣嘉陵三百里风光图卷》倒是不可置疑的真实历史。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故事更增加了人们对风味独特、闻名遐迩的吴馓子的无限喜爱和青睐程度。
蓬安下河街的吴馓子,距今已经历数代传承。如今吴馓子的传人叫做吴继华,其爷爷吴安全从承接两只大船起开始经营,上至甘肃壁口,下至重庆朝天门,沿途做馓子、麻花生意,兴盛至极。1933年10月吴继华的父亲吴吉松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胜利后,吴吉松复员回到了故乡蓬安,在蓬安县航运公司工作直至退休。后来,年幼的吴继华随二爸吴志友展转到陕西继续做麻花、馓子生意,直到前不久听说家乡蓬安创建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级旅游区的消息时,吴继华才叶落归根,又回到家乡开始了吴氏祖传三代的“吴馓子”的发扬和广大。
如今下河街的“吴馓子”,既继承了祖传传统手工精工技艺,同时也做到了传承创新,更因蓬安山水的钟灵毓秀和得天独厚,吴继华在采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做工更为考究,采用精细面粉、水砂糖、黑芝麻、核桃仁等为原料,并取当地嘉陵江畔独有的原生态神龙泉水调制,做出的馓子,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无穷。
如今,在千年相如古县蓬安周子古镇游人如织的下河街,观看德艺双馨的吴馓子现场表演制作馓子的精彩场景更是古镇的一大盛景。
只见青青的石板街沿前,老远便可望见古色古香的吴馓子店铺,当街摆上一张又宽又长的案板,案旁置一竹篾泥糊半人高的篾灶,灶上架一口两耳的铁锅,灶下零星堆满劈细的干柴。生火,洗锅,烧辣之后,便倒进大半锅绿莹莹的菜油,让火贪婪地舔着锅底熬。
吴师傅头戴白帽,穿着干净整洁,于宽大的案板前端正肃穆地站立,神情自若,只见那案板上头天夜里便已揉制好的面团金黄光亮,蓬松酥软,仿佛鸡蛋清一般嫩滑。接着吴师傅便将大大的面团变魔术似的搓成一根长蛇般粗细的面条,反复揉搓,然后又继续拉长。接下来,便一手提起面条,一手迅速拉扯,那面条中神龙喷水似的飞速吐出,案板上便重重叠叠堆满了面绳,但那面绳却又并不粘腻一起。吴师傅又将案板上的面绳两头捏住,摇动手腕,甩跳绳似的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绕圆,一环又一环地对折,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最后将面绳成一个椭圆的圆盘,就这样一把馓子就制作好了。
与此同时,柴灶里的菜油也已熬得翻天覆地香气扑鼻了,吴师傅便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馓子,那馓子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油面了,吴师傅便手执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馓子夹出油锅,顺手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馓子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馓子,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很是诱人和神奇。旁边看热闹的人不住地“啧啧”称好,早已忍耐不住,纷纷抢购,往往是一边炸,一边卖,筲箕里的馓子便已被排成长龙的人们一抢而空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骑乐无穷,车行天下      
            

欲租自行车骑行畅游嘉陵江文化旅游胜地蓬安古镇新区请拨打:            
                    13378245567






发表于 2012-1-1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的街道比营山要现代化些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色宁静 发表于 2012-1-13 14: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蓬安的街道比营山要现代化些

查阅县志:营山自古以来都是古蓬州的一部分哈。:handshake营山人历来都是蓬安人的亲弟弟。两兄弟好啊,哥俩好啊,一家亲啊。四匹马儿跑呀,溜溜顺啊,一起共发展呀。今后又合并成一个大市。又叫蓬州市呀。:handshake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四川最美古镇”亚军大奖花落周子古镇 原副省长韩邦彦亲自为蓬安颁发奖牌  


历时三个月的第三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于20101229日在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古镇落下帷幕。本届旅游节以“发现、提升、参与、共赢|”的主题,将名城古镇的深厚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完美结合在一起,向社会各界传达了保护名城古镇这一贯宗旨,展示了名城古镇的优秀旅游资源,推动了名城古镇旅游产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20101228日——29日,名城古镇发展论坛暨颁奖典礼在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隆重举行。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宇坤,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曾清华,原四川省副省长韩邦彦等领导分别在颁奖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并为各获奖单位颁发了奖牌。

在第三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颁奖典礼上,来自司马相如故里,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的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核心景区之一的周子古镇凭着其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原生态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古朴风貌等旅游资源优势从众多参与评选的名城古镇中脱颖而出,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最终荣获“四川最美古镇”大奖。同时,获得“四川最美古镇”大奖荣誉第一名的是成都黄龙溪古镇,崇州街子古镇获得了“四川最美古镇”第三名。

蓬安县近年将旅游发展作为民生工程来做,当作优势产业来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绩,蓬安发展旅游取得的成绩在颁奖典礼上也得到了来自省市县以及业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在颁奖典礼上,原四川省副省长韩邦彦同志亲自为蓬安旅游颁发了“周子古镇——四川最美古镇”大奖奖牌。蓬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蔡良斌同志代表获奖的名城古镇在颁奖典礼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颁奖典礼会后,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四川省旅游局旅游协会孟刚等领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都对作为司马相如故里的蓬安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近年来蓬安县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打造AAAA国家级旅游区蓬安嘉陵第一桑梓的成功经验予以了高度肯定和赞誉。同时,众多的新闻媒体也对蓬安旅游表示了强烈的关注,来自西来古镇等众多的旅游业界朋友们也在祝贺蓬安旅游获奖的同时,纷纷表达了希望前往蓬安向蓬安旅游进行学习取经的想法和愿望。

应邀参加出席第三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名城古镇颁奖典礼的蓬安代表有蓬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蔡良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唐晓零,蓬安县旅游局局长唐鸿斌,副局长宋俊华等同志。(邓四平摄影报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12-1-1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桑梓 发表于 2012-1-13 1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谢楼主

不要客气。为人民服务。:lol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handshake
173001ootlootulug8olhh.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handshake
173001ootlootulug8olhh.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handshake
173001ootlootulug8olhh.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handshake
173001ootlootulug8olhh.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